巴中市民政局关于市政协第四届五次会议第109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日期:2021-09-13 15:38信息来源:政权科 【字体:  

民革四川省委直属巴中支部:

您好!感谢贵单位对民政工作及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的关心和支持,您提出的《关于做好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的建议》(第109号提案)收悉,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工作启动以来,巴中深入贯彻落实省委部署要求,坚持把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先手棋、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招、深化基层治理改革的主抓手,紧扣“四大任务”、突出“六个导向”、聚焦“三个关键”,奋力推进省“1+24+1”、市“1+25+1”工作方案落地见效,阶段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取得初步成效。

一、主要做法

(一)坚持高位推动。始终坚持把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多次主持召开全市推进会议及时传达省上会议精神、安排部署相关工作,带头深入基层调研工作、传导工作压力,现场解决相关问题。成立以市委副书记为组长的“1+3+N”工作推进组织领导架构,抽调9名精干人员组建工作专班,制定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和办公室工作细则,县区、乡镇党委和20个市直牵头部门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和工作专班,构建“市县乡村”四级书记亲自抓的工作格局,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统筹推进的强大合力。

(二)科学制定方案。紧扣“四大任务”,明确9名市级领导分领域牵头负责,组织相关部门深入139个乡镇(街道)针对28项重点课题开展全覆盖调研,查找研判“改革衍生问题、群众关切问题、长期存在问题”,分级建立问题清单,对标省“1+24+1”工作方案,科学制定全市“1+25+1”工作方案。市县两级分层次、分领域召开各类培训会20余场次,解读省、市工作方案;组织市县牵头部门负责人、县区委副书记、重点镇村主要负责人赴绵阳三台、成都大邑学习考察,确保全市各级“操盘手”都精准理解方案、对标落实各项任务。

(三)创新工作机制。建立“6个1”的工作调度机制,领导小组每月通报1次全市改革工作动态,每季度开展1次巡回调研督导、召开1次领导小组专题会,每半年召开1次领导小组全体会议,每年进行1次综合监测评估,并向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专题汇报1次工作推进完成情况。按照“全域谋划、重点突破、整体推进”思路,坚持“三区同建”“三重融合”,创新探索在每个县区确定3个“三农”工作综合示范片,共覆盖48个乡镇(其中涉改乡镇32个),集中力量、集中资源,发挥示范效应,辐射带动“三项”工作面上整体推进。

(四)强化跟踪督导。把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绩效考核,出台考核方案,明确考核权重,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严格按照“月度通报、季度调度、半年评比、年度考核”的督导机制,逗硬落实“清单制+责任制+时限制”要求,建立常态化调研督导和暗访督察机制。对督查督导发现问题发点球到相关单位,限期整改到位,对因工作推进不力通报批评、约谈问责。

二、工作成效

(一)资源配置持续优化。一是乡镇管理体制不断完善。鲜明基层导向,创新探索实施市级机关年轻干部和乡镇班子成员“双向互派”,首批28名互派干部已到岗履职,择优选拔130名“5方面人员”充实到乡镇班子;整合县级部门派驻(出)的“五队四所”与镇级执法力量,探索建立乡镇综合行政执法队,承接97项乡镇(街道)法定行政权力,基本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二是镇村资源资产有效盘活。坚持市级统筹、县级主体、部门指导、乡镇主责,探索推行乡镇国有资产“五个一批”、村级闲置资产“四个一批”的镇村资源资产盘活方式,全面建立资产明细、精细使用“两本台账”,分类盘活镇村闲置资产14.6万宗,盘活率达65%,效益充分凸显。三是政府购买服务有序推进。有序推进11个乡镇(街道)购买服务试点,引导培育承接主体21个、承接购买服务事项67项,为群众提供化解遗留问题、调解矛盾纠纷等各类服务1000余次,基层政府服务治理效能有效提升。特别是恩阳区创新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招聘专兼职“跑手”,组建千人“跑团”,为企业、群众帮办代办民生事项2000余次。

(二)发展质量不断提升。一是乡村规划建设试点有序推进。统筹考虑改革后土地利用、经济流向、功能定位、产业布局,全面推行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一张图”,有序推进首批7个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试点,完成13个试点村规划编制。二是基础设施短板加快补齐。启动各类乡村道路工程项目199个755公里,已建成320公里,其中新建乡村断头路129条、245.2公里,完成205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新建(改造)农村电网线路398公里、全市供电可靠率、电压合格率分别达99.8%、99.9%,8个涉改乡镇干部周转房全部开工建设,农村垃圾集中处理率和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实现“双提升”。三是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充分发挥巴中地缘和文旅资源优势,新建特色农业产业基地5.12万亩,建成巴山田园综合体69个,新增农民合作社32个、累计达7532个,其中国家级示范社17家、省级示范社202家。

(三)服务能力切实增强。一是便民服务体系优化完善。制定出台“村民办事不出村、居民办事不出社区、企业办事不出园区”工作方案,优化便民服务基层网点,新、改、扩建乡镇便民服务中心139个,村(社区)便民服务室(代办点)2654个;全面推行“一枚印章管审批”,下放乡镇政务服务事项198项。二是教育资源配置不断优化。稳妥有序推进基础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和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成401所学校(校点)撤并调整前期工作,启动实施新、改、扩建学校91所,落实学校建设项目资金6亿余元。三是乡村医疗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整合撤并镇村医疗资源,优化乡村医疗卫生布局,实现镇村标准化卫生院(室)全覆盖,启动建设10个县域医疗次中心,完成68个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建设,探索实施卫生人才专项编制库建设试点和涉改村村医“坐诊+巡诊”机制试点。四是养老育幼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启动6个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6个示范性农村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和6个婴幼儿照护机构试点建设,社区日间照料机构覆盖率达80%以上;优化布局儿童关爱保护阵地,建成儿童福利机构4个、儿童指导中心6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5个,建设儿童之家示范点45个。

(四)治理效能明显提高。一是基层组织不断夯实。完成第十一届村(社区)“两委”换届,一次性选举成功率实现100%,“一肩挑”比率达到93.8%,全市1779名致富带头人、698名优秀农民工、732名复员退伍军人、659名返乡创业大学生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两委”班子成员年龄和学历实现“一降一升”,基层治理的“一池春水”不断激活。二是基层治理模式不断创新。全面推行“四议四调四评”工作法、“楼栋长制”等基层治理新模式,扎实开展城乡社区和“道德银行”示范创建,全市2区2镇9个社区纳入全省基层治理试点示范单位,376个社区(村)通过第一批“道德银行”示范创建验收,孵化培育志愿服务型社区社会组织56个,开展社工服务站创建10个。三是农村司法体系持续完善。优化乡镇派出所、人民法庭、派出检察室布局,配齐配强乡镇(街道)政法委员,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大力开展法治示范镇村创建活动,全面推行“一村(社区)一辅警”。四是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有效提升。优化消防救援站点、物资储备站点、应急服务站等设施布局,设置区域性消防救援站点20个(其中新建6个),建立20个片区应急救援中队、100个应急救援站(点),设立278个物资储备点。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县牵头部门、责任部门的全力配合下,全市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阶段成效显著,社会反响良好,部分专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再次感谢贵单位全体同仁对民政工作及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的关心、理解和支持,祝你们工作顺利,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巴中市民政局电话:0827-5260774 地址:巴中市江北大道中段38号网站地图
ICP备案:蜀ICP备14032324号-2 川公网安备51190202000102号网站标识码:511900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