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巴中市民政局 > 其他法定信息


巴中市民政局2023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报告

2024-02-20 10:27 来源: 办公室

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民政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巴中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巴委发〔2022〕7号)和《巴中市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重点工作安排》(巴市组办发〔2023〕4号)总体部署,紧扣民政工作实际,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3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加强党对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统筹领导。局党组定期研究法治建设工作情况,对全局依法行政和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进行全面具体部署。制定下发《巴中市民政局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明确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细化任务分解,确保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二)依法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修订完善《党组会议议事规则》,坚持局党组领导与局领导班子依法依规履行职责,认真贯彻落实《巴中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制定《巴中市民政局合法性审查事项目录清单》。加强政府法律顾问和合同管理工作,局法律顾问参与单位合同法律咨询12次,解答相关涉法问题3次,较好地发挥了法律顾问的作用。及时邀请局法律顾问参与重大事项决策论证,分析研究法律风险等问题,并严格履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合法性审查、风险评估和集体讨论等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确保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合法性。 

(三)加强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严格规范性文件制定,建立备案审查、动态清理、实施效果评估制度。按规定向市人民政府和市人大常委会报送备案行政规范性文件2件,均征求了市级部门意见,通过合法性审查并备案。定期开展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本年度制发行政规范性文件3件,废止3件,现行有效54件。 

(四)持续优化法治营商环境。优化救助办理程序。将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3项社会救助审核确认权限全面下放到乡镇(街道),取消审核阶段公示,审核确认时限最短压缩至15个工作日,个人申报材料由20余项精简为3项,救助效能得到全面提升。加强民政业务一体化平台巴中分站点建设。建立民政部分业务线上申请,完成38项目录、10万余条数据共享,将高频事项办理流程进行整合,重新梳理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38项。实现民政业务在一体化平台和政务服务网线上同步办理,实现一体化平台业务件在监管平台、双公示平台、信用体系建设平台同步公示。创新便民服务机制。推进“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改革,编制了民政第一批“一件事,一次办”指导目录2项。统筹加强服务能力。在全省率先发出《关于补领婚姻登记证件的公告》,全面开展婚育服务“一件事一次办”服务,持续提升婚姻登记服务便捷高效。 

(五)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推进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组织50余名干部职工参与国家公职人员学法考法,完成率100%,考试合格率100%。持续推进养老机构食品安全执法联动。健全养老机构食品安全分类分级监管制度,推进解决食品安全问题10个。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开展跨部门联合执法15次,累计抽查养老机构45个,发现并整改问题80余个。探索推进社会养老服务领域信用体系建设,推进服务质量信息公开,启动“红黑名单”管理,规范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运营机制,巩固好养老服务领域非法集资整治成果。推进执法监管有序化建设。聚焦民政部确定的五类非法社会组织开展专项打击,社会组织违规设立分支机构代表机构、民办教育机构违规办学、“僵尸”社会组织等乱象,通过明查暗访+举报的方式,重点对可疑社会组织加强监测、联合执法、打击整治,取缔1家非法社会组织,引导登记2家。开展非法社会组织、“僵尸”社会组织、违规分支机构等专项整治,完善社会组织信用评价体系,促进了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强化殡葬服务机构运营监管。规范殡葬场所公开公示制度,公布监督举报电话,全年实现“零投诉”目标。制定印发《巴中市经营性公墓年度检查工作实施细则》,规范经营性公墓建设和经营行为,推动我市殡葬设施建设高质量发展。 

(六)推进数字法治政府建设。推进数据共享。全市43余万条困难群众数据全部录入“一库两平台”。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建设。在局网站公布《2023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建立信息发布考核机制、工作管理机制,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268条。优化民政行政职权目录,在行权平台公布行政权责清单34项,确保各项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规范运行。推进信访工作规范化建设。搭建“电话举报、网上信访、领导接访、干部下访”四个平台,推行“一站式接访、相关科室办理、纪检跟踪督办”机制,及时有效化解矛盾。2023年,共受理来信来访178人次,均按时办结、及时回复,息诉息访率达100%。 

(七)指导基层依法自治建设。厘清村(社区)基层政权责任事项。出台了《<关于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的意见>巴中市责任分工清单》等相关文件,清理规范有关部门要求城乡社区建立的台账报表和上报材料20余项,取消不应由村(社区)证明事项83项、保留7项。加强村级基层机制建设。发挥红白理事会、议(说)事会等基层自治在基层治理中的议事协商作用,全面推行村(社区)重大事项决策、矛盾纠纷化解、实施结果评估“四议四调四评两公开”协商工作法,全市1809个村(社区)均建立了村(社区)议事协商事项清单和议事预审制度,2个村开展国家级村级议事协商试点实践。开展基层群众自治试点工作。选取南江县卫星村、平昌县柳林村等5个村(社区),围绕“民主协商、民主监督、三治融合、场景营造、乡风文明”五大主题开展创新试点工作。指导恩阳区、通江县通过了全省第三批城乡社区治理试点示范验收工作并双双获得优秀等次,指导通江县、巴州区有序开展城乡社区治理优化提升行动,打造一批基层治理示范街道、示范社区,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治理经验,“以点带面”提升全市城乡社区治理整体水平。 

(八)提升依法行政宣传水平。推进普法宣传。坚持把法治建设与民政工作同部署、同推进,采取集中培训、座谈走访、政策培训、户外法治宣传活动等方式加大对民政法律法规的宣传引导,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活动80余场次。推进法律“进社区”。制定《巴中市2023年度“法律进社区”实施方案》,指导各地制定“法律进社区”主题宣传活动实施方案,开展全市“十佳优秀村规民约(居民公约)”评选活动并召开巴中市“十佳村规民约(居民公约)”颁奖晚会,评选活动获得300余万点击量,180多万人次参与投票。开展民政法规进社区主题宣传活动,活动现场共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解答百姓关切事项20余次。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民法典、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主题讲座宣传近80次,依托社区志愿者,通过入户宣传及小广场发放宣传折页等方式,向居民群众宣传宪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推进法律“进社会组织”。结合社会组织党建工作,通过法律咨询、法律服务、法律讲座、发放法律服务联系卡、走访调研等形式在社会组织掀起学法热潮。全年在社会组织开展法律服务5000余人次,由市律师协会为市民提供法律咨询2000余人次。 

二、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不足及原因 

2023年,我局法治工作总体开展较好,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具体实践中尚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一是民政系统干部职工法治观念、法治思维树立的还不够牢固,法治教育、学习培训还不够深入,仍需强化巩固,落实普法责任制还有待加强,法治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二是民政部门的低保、社会组织、养老、殡葬、地名管理、区划管理、婚姻登记等业务都有执法内容,但是没有建立专职的执法队伍,依法行政实践存在一定难度。三是基层自治是一个系统工程,推进基层法治建设任重而道远。 

三、2023年度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有关情况 

2023年,进一步完善党组书记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制度,健全“一把手”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和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推进依法治市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落实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民政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做到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大任务亲自督导。召开专题会议2次,部署推动法治督察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工作及行政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制定方案、建立台账,紧盯整改。聚焦重点领域,多次主持研究民政重点领域执法、安全生产执法、依法行政、行政诉讼应诉等工作,协调解决民政法治领域重点问题。 

四、2024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理论武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准确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发展脉络、重大意义、核心要义、实践要求,自觉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穿民政法治建设全过程各方面,努力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不断提高民政法治建设水平。 二是落实普法责任,加强执法工作。贯彻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聚焦重点领域普法,大力宣传社会救助、老年人、未成年人保护、社会事务、慈善事业、基层治理等民政领域各类法律法规和规章,培育良好法治环境。 三是加强法治培训,完善执法队伍建设。坚持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及干部集体学习的必修课,以民政大讲堂为载体,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入脑入心,继续加强对民政干部职工的行政执法能力培训,不断增强民政执法人员的法治意识,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和执法水平。 


                                                                                                          巴中市民政局 

                                                                                                          2024年2月20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