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巴中市民政局 > 履职依据 > 政策文件

巴中市民政局 巴中市财政局 巴中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巴中市残疾人联合会关于印发《巴中市“精康融合行动”推进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2023-12-29 16:32 来源: 福利和儿童保障科

巴中市民政局 巴中市财政局

巴中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巴中市残疾人联合会

关于印发《巴中市“精康融合行动”推进

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各县(区)民政局、财政局、卫生健康局、残联,经开区社会事务局: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提高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质量,为精神障碍患者提供更加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基本康复服务,根据四川省民政厅、财政厅、卫生健康委、残联等四部门关于印发《四川省“精康融合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川民规〔2023〕4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残联研究制定了《巴中市“精康融合行动”推进方案(2023-2025年)》。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巴中市民政局               巴中市财政局      

 

 

 

 

巴中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巴中市残疾人联合会

2023年11月21日

 

 

 

 

 

 

 


巴中市“精康融合行动”推进方案

(2023-2025年)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提高我市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质量,促进精神障碍患者回归和融入社会,改善和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参与能力和就业能力,根据国、省“精康融合行动”相关安排部署,决定在全市开展为期三年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融合行动(以下简称“精康融合行动”),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心关爱精神障碍人员”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提高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能力为重点,将预防、治疗、康复相结合,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着力推进资源整合和政策协调,着力加强精神卫生医疗服务、精神社区康复服务等资源供给,不断满足精神障碍患者多层次、多样化社区康复服务需求。

二、工作目标

按照“市级重引领、县级强覆盖”的工作思路,用3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形成布局规划合理、服务主体多元、服务方式灵活、转介衔接顺畅有序、管理机制专业规范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体系。第一年(2023年),以“服务覆盖”为目标,在全市50%以上的县(区)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登记康复对象接受规范服务率达30%以上。第二年(2024年),以“提质增效”为目标,在全市70%以上的县(区)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登记康复对象接受规范服务率达45%以上。第三年(2025年),以“长效机制建设”为目标,实现县(区)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覆盖率达到80%,登记康复对象接受规范服务率达60%以上。

三、主要任务

(一)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体系建设布局优化行动

1.加快建设康复服务体系。统筹规划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体系建设,市级依托巴中市精神康复医院(巴中市第四人民医院)成立巴中市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指导中心,负责协调落实全市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工作,指导乡镇(街道)和社区开展康复服务。每个县(区)依托精神卫生医疗(福利)机构等建立县级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指导分中心,搭建市、县两级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体系。市级依托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指导中心建立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培训基地,每个县(区)应设置至少1个具备评估转介、培训督导、服务示范等综合功能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机构。

2.优化康复站点布局。根据集中托养、日间照料和居家支持等不同功能要求,按照有利于满足康复对象需求、交通便利、场所安全、转诊便捷、公用基础设施完善等原则,以省级支持社区康复站点为示范引领,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托养机构、日间照料中心、社工站点、社会组织孵化基地等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和专业机构,在乡镇(街道)合理布局辖区内社区精神障碍康复站点,推动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机构在场所面积、承载能力、功能设计、设施配置、标识标牌、人员配备等方面的标准化建设,逐步建立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权责清晰、管理有序、内部制度完备的规范化运行管理机制。

3.统筹推进城乡服务发展。依托现有精神卫生服务基础,拓展专业技术支持和服务辐射范围,引导城市优质服务资源下基层,通过驻点帮扶、人才培养、技术指导等方式将服务向农村地区延伸,在乡镇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机构、省社区康复示范站点等点位大力发展方便可及、服务持续的社区康复服务网络,积极探索适合我市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模式。鼓励采取“专业机构+站点”的服务模式,逐步扩大服务网络。

(二)畅通精神障碍治疗与康复双向转介行动

4.开展普查行动。2023年12月底之前,县(区)民政局联合卫生健康局和残联完成对全市精神障碍患者的全面摸底调查,详细了解患者病情、诊治、康复、救治救助及家庭基本状况,对病情稳定、经医疗机构评估认为符合且愿意接受社区康复的精神障碍对象(总危险度在1级及以下),纳入社区康复服务范围,建立康复对象信息档案。县(区)民政局要牵头用好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国家转介信息平台,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及时将有关数据上传至全国转介信息平台,规范开展转介工作,实现数据交换共享、服务有效衔接、管理精准高效。

5.建立评估转介登记机制。按照专业评估和自愿申请的原则,开展转介登记服务。医疗机构对经专业评估符合条件的精神障碍患者及其监护人提供社区康复建议,引导其接受社区康复服务。精神障碍患者及监护人可自愿提出社区康复申请,由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或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机构(站点)审核评估康复需求后,在全国转介信息平台登记,纳入社区康复服务。各类企事业单位、村(居)民委员会、社会组织和个人发现精神障碍患者有社区康复需求时,也可以协助精神障碍患者或监护人通过相关机构、网络等适当渠道向全国转介信息平台提出登记申请,进行登记。

6.完善康复服务转介机制。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机构应及时组织精神科医生、护士、康复师、社会工作者等专业人员对康复对象进行综合评估,出具康复意见。收到全国转介信息平台分派转送的信息指令机构,要及时接收处理,对于机构无法满足申请者需求的、或排队等待期超过3个月的、或申请者离开本地的,应再次审核评估申请人意愿等情况,通过全国转介信息平台就近转介或者将康复对象信息推送至其新居住地相关机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机构在开展康复服务前,应与康复对象及监护人签订知情同意书、服务协议等。基层医疗机构和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机构应建立信息共享、衔接顺畅、运转有序的双向转介绿色通道,满足康复对象医疗、康复双向转介需求。

7.健全康复后就业转介机制。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机构(站点)应定期组织专业人员,按照全省统一的康复评估、康复后转介评估、知情同意、服务协议等方面的标准、程序和示范文本,对康复对象的康复效果、疾病状态、生活自理能力、社会交往和劳动能力、就业意愿及就业能力等情况开展转介评估,经评估符合转出条件的,按照不同需求进行推荐就业或公益性庇护就业、申请其他类型社区康复服务、返回社区居住等转介服务,并将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后转介情况在全国转介信息平台登记。

(三)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供给能力提升行动

8.统筹资源培育多元主体。推动“市级引领、县级实施、乡镇服务”三级联动,统筹好现有公共服务机构阵地资源,实施好各项奖补政策,利用好公办精神卫生医疗、福利、康复机构技术支持,动员好社会力量资本、社会服务机构等参与合作、经营建设、承接服务,发挥好社区自组织和社区社会组织辅助服务,坚持家庭尽责、培训提升家庭护理能力,满足精神障碍患者康复、融入、回归需求,探索打造“政府牵头、社会参与、家庭尽责、患者满意”的服务供给模式。按照“总中心+分中心+站点”服务模式,分层分类分步组织开展,每个县(区)力争2024年以前至少要培育1家具有医疗、康复、社工等综合服务功能的社会组织、机构或企业。

9.丰富康复内容提供精细服务。鼓励各地在做好服药训练、生活技能训练、社交技能训练、职业能力训练、居家康复指导等基础服务的前提下,根据儿童、青少年、老年人等不同年龄段,以及不同精神障碍类型康复对象的需求和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设计专门的康复服务内容,创新提供差异化、多样化的延伸服务,不断健全满足全面康复需要的服务网络。发挥社会工作者等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人员的创造性和自主性,大力推行个案管理、小组工作等精准康复服务形式。严格保护服务对象隐私,保障数据信息安全,保护合法权益。各县(区)要结合本地实际,制作康复站点分布、建立服务关系、开展服务评估、服务项目内容、服务记录规范等相关服务手册,为服务开展提供统一规范的操作蓝本。

(四)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行动

10.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出台政策鼓励城乡社区工作者考取社会工作者资格证书,大力培育精神卫生社会工作者队伍,动员组织具备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知识和技能的社会志愿服务队伍,用好用足精神科医师、康复师、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公共卫生医师、护士等专业技术人才,为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提供人力支持。分级分类建立“精康融合行动”专家指导组,广泛开展技术指导、评估督导和培训示范工作。到2025年,社区康复站点或承接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的社会组织、机构、企业中,具有精神(心理)卫生、社会工作相关专业学历(资格、知识、技能)的从业人员达到30%以上。鼓励承接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的社会组织、机构、企业投保雇主责任险,为员工投保意外伤害保险、职业责任保险。

11.强化服务从业人员督导培训。卫生健康部门要将社区康复理念、评估和转介列入精神科医师和护士培训和继续教育内容,促进专业治疗和社区康复衔接。建立培训学分认证制度,直接服务人员每年至少接受20小时的精神障碍康复专业知识培训,从事评估转介的社会工作者应经过社区康复需求评估能力培训。市级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培训基地定期总结经验做法,及时发布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理论与实践操作指南。市级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指导中心负责做好全市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骨干人才示范培训;县级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指导分中心负责基层服务站点从业人员业务提升培训。

(五)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可持续发展保障行动

12.强化政策引领争取社会支持。民政、卫生健康、残联等部门和单位通过统筹现有资源,在政府购买服务、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人才引进和培训、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康复对象就业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鼓励爱心企业提供康复设施设备、慈善组织提供爱心职业康复服务、基金会设立专项基金开展公益捐赠等方式帮助链接社会资源,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六)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支撑体系化行动

13.规范服务管理加强过程监督。推动四川《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规范》实施,逐步规范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服务管理、服务评价等要求。建立康复对象台账、服务记录、评估评价和统计报告等运行监管制度,引导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机构(站点)采取信息化、电子化方式适当记录服务过程、保存台账资料,作为监督依据。通过设立监督电话等方式,为服务对象和社会公众提供监督渠道,促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机构(站点)改进服务。

14.加强标准化建设和价格监管。扶持培育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行业组织,推动成立市县两级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协会,促进行业自律和地区间交流。强化安全服务管理,指导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机构制定突发事件处置应急预案,推动完善应急管理体系。规范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协议的价格条款,实行明码标价并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开,对随意涨价行为加强监管。

15.发挥正面宣传和社区支持作用。加大社区精神卫生健康宣传教育,引导社区居民接纳精神障碍患者。为精神障碍患者提供社区融入服务,推动其参加社区活动,建构社区关系网络。推动加强市、县(区)、乡镇(街道)对城乡社区组织的指导,经常性走访了解辖区内精神障碍患者及家庭情况,开展政策和精神卫生知识宣讲,帮助链接残疾人福利、救助政策,改善患者家庭经济状况。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保障。各县(区)要及时将“精康融合行动”部署安排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争取纳入本地重点民生保障事项予以实施。民政、财政、卫生健康、残联等部门要加强协作,整合和集中使用相关部门的政策、资金、项目、阵地、设施等资源,确保“精康融合行动”稳妥有序实施。

(二)明确职责分工。民政部门要推动“五社联动”支持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发展。发挥精神卫生福利机构专业指导作用,推进精神障碍治疗、社区康复有机衔接和转介。财政部门要加强资金保障,统筹一般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鼓励社会公益资金等各类资金用于支持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卫生健康部门要将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纳入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建设,发挥专业资源作用,畅通绿色转介通道,提供专业服务、技术人才支持,促进精神障碍预防、治疗、社区康复有效衔接。指导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做好转介服务、通过改造服务阵地、增设服务项目等方式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残联要积极反应精神残疾人诉求,维护精神残疾人权益,推动残疾人康复机构拓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做好符合条件的康复对象就业培训指导、推荐就业和公益性庇护就业转介工作。

(三)加大政策扶持。各县(区)要落实好最低生活保障、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职责以奖代补等政策,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争取政策创新,促进“精康融合行动”实施。市级将组织评估小组,进行年度项目验收考核,对综合评价高、服务行为规范、对象满意度高、示范性强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站点,由市财政局、市民政局统筹上级专项资金给予资金支持和奖补。

(四)加强督促落实。将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发展纳入民政、卫生健康、残联相关年度考核范围,请各县(区)结合实际,进一步细化工作举措,于2023年12月25日前将工作方案报市民政局备案。建立“精康融合行动”信息报送机制,行动期间各县(区)每年6月、12月要向市民政局报送行动开展情况,内容包括主要目标完成、重点任务开展、保障措施落实等情况。市民政局将会同相关部门对推进方案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监测,采取适当方式,通报各地“精康融合行动”进展情况,适时征集发布一批“精康融合行动”优秀案例,筛选和确定一批基础扎实、示范性强地区和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机构,发挥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本方案有效期自发文之日起至2025年12月31日止。

 

   

      附件1:巴中市“精康融合行动”目标任务清单.docx

      附件2:巴中市“精康融合行动”指导专家成员名单.docx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